编者按
法商荟 | 汇聚法商观点、融合法商智慧
法商融合人才需要具备哪些“硬核能力”?
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广东海伦堡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、西政98级法学本科、中政07级民商法学硕士郑定锋先生和富力环贸港副总经理、西政04级本科王东婷女士。
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。
郑定锋——法商融合的五种意识和能力
1
从搞监督到做业务

我曾先后在检察院、反贪局、和房地产公司工作,在公司中,负责对集团各职能中心和下属的20多个城市公司进行例行审计和日常监察,针对公司在经营中暴露出来的风险和漏洞提出合理化建议,完善交易模式和管理制度,促使企业更健康规范的发展。
今年年初,我被调任广东海伦堡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,兼华南区域负责人,主要负责大湾区6个重点城市(深圳、东莞、广州、佛山、珠海、中山)城市更新项目的拓展和转化。城市更新,也称“三旧改造”,是政府为解决建设用地指标日益紧张、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而推出的一项土地管理政策。具体来说,就是对旧村庄、旧厂房、旧城镇进行拆除重建、综合整治,以实现空间布局优化、公共配套完善、生态环境改善、产业结构升级、城市形态提升。
从后台的监督部门,调整到前线的业务部门,对我而言,是一次重大转变,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:
第一是理念的转变。监督部门是问题导向,总是带着“有色眼镜”看业务部门,当时我给监督部门灌输的理念是“大胆假设、小心求证”,总是希望审出业务部门的问题,以体现监督部门的价值;而在业务部门则是交易导向,需要想方设法根据集团对投资的要求去促成交易的完成。
第二是行动的转变。监督部门作为后台监督者,地位比较超然,一般不会积极地介入业务端口,有点类似于审判员的角色;而业务部门则是纯粹的“运动员”,经常需要主动出击,拜访城市更新局、街道和村社,项目就是我们的战斗号角。
第三是压力的转变。在监督部门没有什么业绩的压力,只要按照年度审计计划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,年底总能交差;而在投资部门,业绩压力非常大,如果一年没有几个好的项目落地,那这一年的工作就算白做。
2
法商融合人才需要具备的意识与能力
关于法商融合,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,正如“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”,如下说法仅代表我个人观点。
法商融合是用合法的手段创造更多的利润。实现这个目标大体有两个方向:第一,法律人要提高商业思维;第二,企业家或商人要增强法律素养。
王东婷——坚守岗位,创新融合

我于2010年进入富力集团,在富力9年的工作经历中,从最初在法律事务部任职法务专员,后任法务部经理、再到用地发展合同中心任副总、直至2018年中担任富力环球商品贸易港的副总经理。不同的职场任务,丰富了我的从业经验,同时更让我真切体会到不断创新前行、不断自我增值的重要性。
富力集团是做传统住宅地产起家,起初通过广州旧厂改造、旧村改造项目赚取第一桶金,后来重金打造商业板块进行发展,如各种甲级写字楼、商场、酒店等。除此之外,富力集团还在增加医疗、养老、文体、娱乐等,而富力环贸港则是富力集团新开拓的互联网产贸板块。
自从跨界以后,我发现互联网产贸板块是非常考验一个人的综合能力,要求具备多项技能,尤其比如平台搭建能力、资源整合能力、产品推广能力、商业运作能力、资本运作能力等等。而富力环贸港打造的就是一个“产业互联网+流通(服装、箱包)”生态圈,为商户提供线上全供应链产业服务、线下超甲级展贸智能场馆、线上线下多渠道组合的服装服饰皮具箱包行业平台。
回顾整个地产行业的发展,由最初的纯地产开发,发展到今日着重以“地产开发+运营”为导向。因此,地产与不同行业的跨界组合变得尤为重要。
作为地产法务,要懂得抓住行业的变化趋势,多吸取不同行业的知识,以更好地适应并帮助集团的多方向发展;作为公司的一员,要懂得以业务为先,为业务服务,与公司共同进步;作为行业的一员,多以宏观的角度考虑行业发展,以法律为工具,契合行业发展的方向,为行业和公司谋势。

整理:孟瑜
编辑:舟婷
策划:陈凡
审核:黄秋练